从伪造签证续签电话到承诺“保证”居留的求职诈骗,专家警告说,骗子现在正根据特定人群和时间调整他们的计划。
专家表示,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归因于诈骗和数字欺诈的日益复杂化,包括模仿可信联系人声音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伪造。
RAK银行合规专家Manisha Miranda表示:“十年前,诈骗通常是低技术的。”她继续说:“它们通常涉及假冒商品、假彩票中奖,或者像伪装成公用事业工人那样的人身冒充。”
她补充说:“然而,现在骗子利用尖端技术。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伪造可以模仿可信联系人的声音。钓鱼邮件来自克隆的政府门户网站,旨在窃取敏感数据。此外,现在欺诈投资平台展示了光鲜的网站和虚假的推荐信,以显得可信。”
在节日期间,骗子会发起假慈善活动或看似过于美好的交易。Manisha补充说:“他们还冒充政府机构和电信提供商,如Etisalat,迫使受害者支付虚假罚款或账单。”
周三,迪拜警方警告公众不要回应声称代表官方机构的个人电话,此前逮捕了一个专门冒充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员工的犯罪团伙。
这位专家强调了诈骗受害者可能遭受的财务和情感损害。她说:“在财务上,后果可能是立即且毁灭性的。这些诈骗可以在一夜之间耗尽储蓄,破坏长期财务目标,通常使受害者陷入债务循环。”
她强调了外籍人士的独特脆弱性,他们构成了人口的一个重大部分:“由于对外地法规不熟悉,外籍人士特别容易受到要求预付费用或虚假就业承诺的诱惑。损害不仅限于立即损失;信用记录被破坏和资金难以追回可能加剧长期财务不稳定。”
由visa委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,近一半(49%)的阿联酋消费者已经上当受骗,其中15%的人多次成为受害者。尽管59%的阿联酋受访消费者对自己的识破欺诈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信心,但92%的人担心家人或朋友可能会上当受骗。90%的人认为,X世代数字支付用户最有可能在网上受骗。
情感上,代价同样严重。“受害者经常承受着强烈的羞愧和罪恶感,这可能会阻止他们报告诈骗或寻求帮助。这种自我强加的孤立加剧了压力和焦虑,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。”
根据网络安全专家Sarah Thompson博士的说法,在今天的数字生活中,保护自己不受诈骗需要积极主动的多方面方法。
她建议:“防范欺诈的第一步是在采取行动之前验证所有通讯。”
Thompson博士强调,了解最新的诈骗至关重要。“知识是您的最佳防御;了解骗子常用的常见策略可以帮助您在成为受害者之前识别出红旗。”
她还强调了加强数字防御的重要性。“确保您的设备配备了最新的安全更新,并在所有账户中使用强大、独特的密码,”她建议。“启用多因素认证添加了一层额外的保护,使未经授权的用户难以获得访问权限。”
此外,她提倡面对未经请求的报价或紧急请求时要谨慎行事。“骗子依赖于紧迫感和制造情绪反应。始终花点时间批判性地评估任何迫使您迅速行动的情况。”
在打击诈骗的斗争中,建立强大的社区支持和意识宣传活动至关重要。消费者保护官员Mark Johnson表示:“与朋友和家人分享诈骗信息可以创建一个更强大的防御网络。”
他还强调了消费者密切关注其财务账户的必要性。“定期检查银行和信用卡账单上的未经授权交易至关重要。如果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,立即报告。”